资源信息

一、成书背景与版本演变

  1. 成书初衷
    葛洪有感于古代医书繁杂难用、药材昂贵,普通百姓难以获取有效治疗,遂从所著百卷《玉函方》中精选急救验方,编成三卷《肘后救卒方》(后扩充为八卷),旨在让百姓“可了其所用,或不出乎垣篱之内”212。书名“肘后”寓意随身携带,“备急”则强调药物易得、方法简便。
  2. 版本增补
    • 陶弘景补订:梁代陶弘景在原书基础上增补101首方剂,更名为《补阙肘后百一方》。
    • 杨用道附广:金代杨用道加入《证类本草》单方作为附方,形成今本《肘后备急方》。

二、内容特点与医学贡献

  1. 疾病记载的开创性
    • 天花:首次详细描述天花症状(“虏疮”)及传染性,早于西方千年。
    • 恙虫病:发现沙虱(恙螨)为传播媒介,并记录其致病过程,比日本同类记载早千余年。
    • 脚气病:明确维生素B1缺乏症的症状,提出以富含B1的蜀椒、牛乳等治疗。
    • 结核病:提出“尸注”概念,认识到其传染性与家族聚集性。
  2. 急救技术的首创
    • 导尿术:以蜜丸雌黄纳溺孔,早于《千金方》记载250年。
    • 洗胃术:用鸡蛋催吐毒物,开创洗胃先河。
    • 骨折固定:竹片夹板外固定法,奠定中医骨伤科基础。
    • 青蒿治疟:“青蒿绞汁”的记载直接启发屠呦呦发现青蒿素,获诺贝尔奖。
  3.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
    书中强调“易得之药”,90%以上药材为常见草药或生活物品(如大蒜、艾叶、鸡蛋等),贵重药物极少,极大提升了实用性。

三、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

  1. 医学史意义
    该书被誉为“中国临床急救学鼻祖”,开创了温病学思想,对传染病学、免疫学(如狂犬病预防)均有先驱性贡献。
  2. 文化传承
    葛洪在罗浮山炼丹行医的实践,推动了岭南中医药文化发展。其遗迹(如洗药池、药臼)及《肘后备急方》组方衍生的“罗浮山百草油”等,至今仍是当地文化符号。
  3. 现代启示
    • 书中记载的简效方剂为现代中药研究提供线索,如青蒿素、艾灸疗法等。
    • 倡导的“预防为主”“因地制宜”理念,对公共卫生事件(如新冠肺炎)的中医药防治具有参考价值。

资源大纲

 

资源下载

下载地址:夸克网盘

 

  1.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谢谢!
  2. 本站所有资源文章出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本站不参与制作,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  3. 本站发布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可能存在水印或者引流等信息,请用户擦亮眼睛自行鉴别,做一个有主见和判断力的用户。
  4. 本站资源仅供研究、学习交流之用,若使用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授权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下载用户自行承担。
  5. 联系方式:[email 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