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源信息
一、作者与成书背景
《订正东医宝鉴》是朝鲜王朝时期御医许浚(1546年—1615年)编纂的综合性医学巨著。许浚自幼研习医术,通过科举进入内医院,后受朝鲜宣祖及光海君之命,历时十余年(约1596年—1610年)完成编纂,并于1613年正式刊行。该书以整合中朝医学典籍为核心,参考了中国《黄帝内经》《本草纲目》《万病回春》等80余种医书及朝鲜本土医学文献,结合儒、释、道思想,最终形成了一部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的医学经典。
二、内容与结构
全书共25卷(或25册),按内容分为以下五大部分,共23篇、104个子目,收录药材千余种,医方数千条:
- 内景篇(4卷):论述脏腑、气血、精、气、神等内科理论,强调人体内在机能的调和。
- 外形篇(4卷):涵盖头面、四肢、五官等体表部位的疾病诊治。
- 杂病篇(11卷):涉及伤寒、妇科、儿科、流行病等各类杂症,注重辨证施治。
- 汤液篇(3卷):系统整理本草药物,详述药性、配伍及方剂应用。
- 针灸篇(1卷):阐释经络腧穴理论与针灸操作,辅以临床案例。
另有目录篇(2卷)作为总纲,梳理全书脉络。
三、版本与流传
- 原始版本:1613年朝鲜太医院木刻初版,共25册,现存多为残卷或配本(如高丽皮纸抄本)。
- 订正版本:
- 日本享保九年(1724年)刻本:由日本学者源元通训点校,分25卷刊行,成为后世流传的重要版本。
- 清代晚期刻本:部分篇章(如内景、汤液、外形篇)以线装本形式在中国流传,装帧古朴。
- 现代整理版:中国华龄出版社2021年推出简体横排本,以日本1724年刻本为底本,保留原书内容并加注标点,便于现代研究。
四、学术价值与影响
- 医学史地位:
- 被誉为“东方医学百科全书”,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齐名,前者侧重临床治疗,后者偏重药物学。
- 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记忆遗产名录》,肯定其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(较西方同类概念早两个世纪)。
- 理论特色:
- 融合中朝医学精华,提出“精、气、神”学说,强调身心整体调养。
- 注重实用性,收录大量民间单方,每方注明出处,便于验证与普及。
- 国际传播:
- 除朝鲜半岛外,明清时期传入中国,日本江户时代多次翻刻,并被翻译为多国语言,影响东亚医学发展。
五、争议与文化意义
- 版本争议:书名中“订正”可能指日本学者对原书的校勘修订(如源元通训点本),但部分学者认为原书本身即为“集大成”之作,无需大幅改动。
- 文化融合:作为中朝医学交流的典范,书中既引《黄帝内经》等中医经典,又结合朝鲜地理与疾病特点,形成本土化医学体系。
- 现代启示:其“治未病”理念与当代预防医学高度契合,相关方剂在慢性病调理中仍具参考价值。
资源大纲
资源下载
下载地址:夸克网盘
-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谢谢!
- 本站所有资源文章出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本站不参与制作,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- 本站发布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可能存在水印或者引流等信息,请用户擦亮眼睛自行鉴别,做一个有主见和判断力的用户。
- 本站资源仅供研究、学习交流之用,若使用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授权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下载用户自行承担。
- 联系方式:[email protected]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