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源信息
《扁鹊心书》是宋代医家窦材所著的综合性医学典籍,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六年(1146年),托名古代名医扁鹊所传,故名。全书以扶阳思想为核心,强调灸法与温补疗法,是中医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。以下从多个角度对其内容、学术思想及影响进行详细介绍:
一、作者与成书背景
窦材为宋代医家,出身医学世家,曾师从“关中老医”,研习《内经》,并融合张仲景、孙思邈等前代医家经验。他批评时医滥用寒凉药物,主张回归《内经》本源,以扶阳为治病根本。书中虽托名扁鹊,但实为窦材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与理论总结而成。
二、内容结构
全书共三卷,附“神方”94首及多篇验方,结构如下:
- 上卷:论述医学基本原则,包括“当明经络”“须识扶阳”等10篇理论,并收录“黄帝灸法”“扁鹊灸法”及窦材自创的灸法50条,强调经络的重要性与灸法的核心地位。
- 中卷:分述伤寒、虚劳、中风等64种内外科病症的辨证施治,结合医案说明灸法的具体应用35。
- 下卷:续载53种杂病(如妇科、儿科病证),并附《周身各穴》27对穴位图解,重点介绍关元、命关(食窦穴)等关键穴位。
三、学术思想特色
- 扶阳为本
窦材认为“阳气为人身根本”,提出“保命之法,灼艾第一,丹药第二,附子第三”。他主张通过温补脾肾之阳以固本,反对滥用寒凉药物,认为时医误用清热药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错误。 - 重视经络与灸法
书中开篇即强调“学医不知经络,开口动手便错”,认为经络是辨识病源的关键。窦材将灸法提升至核心地位,提出“大病宜灸”,如关元穴常需灸至数百壮以回阳救逆。他还创制“睡圣散”(含曼陀罗等成分),作为麻醉剂减轻施灸疼痛,是中国早期麻醉方剂的代表315。 - 脾肾双补的辨证思路
窦材认为“脾为五脏之母,肾为一身之根”,临床治疗中大量使用命关(食窦穴)、关元等穴位温补脾肾。据统计,中下卷医案中过半病症以脾肾阳虚为辨证核心。
四、版本流传与争议
《扁鹊心书》现存版本以清乾隆年间王琦重刊本为基础。书中部分内容(如提及金元医家言论)被后世学者质疑为后人增补,因窦材为宋人,不应涉及元明医家论述。
五、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
- 灸法专书的典范
作为中国首部系统论述灸法的专著,其“重灸温补”思想影响了后世中医外治法的发展,至今在针灸临床中仍有应用。 - 扶阳理论的传承
书中“阳主阴从”的理念与现代中医养生强调的“温阳固本”一脉相承,尤其在慢性病调理与亚健康管理领域备受关注。 - 出土文献的印证
近年成都出土的西汉“天回医简”被认为属于扁鹊医学体系,其中《脉书》内容与《扁鹊心书》的经络理论相呼应,为研究古代医学源流提供了实物证据。
六、文化意义
《扁鹊心书》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,更承载了中医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。其托名扁鹊的写法,反映了古代医家对医学正统性的追求,而书中对经络与脏腑关系的阐释,至今仍是中医教育的重要内容。
若需进一步研究,可参考《天回医简》等出土文献
资源大纲
资源下载
下载地址:夸克网盘
-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谢谢!
- 本站所有资源文章出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本站不参与制作,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- 本站发布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可能存在水印或者引流等信息,请用户擦亮眼睛自行鉴别,做一个有主见和判断力的用户。
- 本站资源仅供研究、学习交流之用,若使用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授权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下载用户自行承担。
- 联系方式:[email protected]
评论(0)